close

WEDCV155VD5RRV515DV

 

內容簡介

  經典文學系列叢書
  光碟內容作業系統僅支援:Windows98∕ME∕2000∕XP

  哈克在一次意外中被家人誤以為身亡,卻在一座荒島上展開了多采多姿的探險生活,途中遇到了逃走的黑奴金姆,起初兩人在島上過著原始的生活,說有多快樂就有多快樂,後來哈克發現有人追來了欲對他們不利,於是兩人坐著獨木舟順流而下……他們晚上開航,白天將獨木舟藏起來後,才休息補眠,日子倒也算過得平靜,直到他們碰上了「國王」和「公爵」這兩個騙子,四人於是結伴同行。後來金姆被捉,哈克與他的好朋友湯姆會合,共同想出了一連串營救金姆的方法……一段精彩的冒險就此展開。

本書特色:

  • 最Easy、最Funny的新式英語教學光碟,讓學習英語更輕鬆有趣
  • 從英文朗讀、查單字、單字複習、句子中譯到錄音練習等等
  • 多功能的界面,只要滑鼠輕輕一按,學習英語就是這麼簡單
  • (書內附功能說明,只要按圖索驥,即使是沒有電腦基礎的讀者皆可輕易上機學習英語)

作者簡介

  馬克吐溫Mark Twain(1835~1910)是美國十九世紀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,也是一位地方法官的兒子。二十歲時成為密西西比河上的領航員,那幾年的航運生涯經驗,也為他在日後寫作生涯中,增加了許多多采多姿的題材,其中《哈克歷險記》即是以密西西比河為背景的探險趣味小說。馬克吐溫除了當過領航員之外,也當過印刷學徒、排字工人,甚至還遠至亞馬遜河的源頭,蒐集古柯葉來販賣,閱歷的豐富,讓他累積許多日後寫作的素材。其他不朽的著作尚有《海外愚夫》、《徒步漫遊》、《競選州長》及《湯姆歷險記》等。

詳細資料

  • ISBN:9572804766
  • 叢書系列:
  • 規格:精裝 / 304頁 / 15 x 18 x 4.26 cm / 普通級 / 單色印刷 / 初版
  • 出版地:台灣
  • 本書分類:> > >

 

 

... 來源:本文經微信公眾號星球研究所授權轉載 ... 在我們這片土地上 死亡 發生過上百億次 在戰火、災荒、疾病中離去的 每一個逝者 都需要喪葬得以安息 (廣州一公墓,攝影師@丁俊豪) ▼ ... 一些遠古的墓葬倖存至今 成為豐厚的遺產 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當中 古墓葬的數目便有 139458 處 與中國古遺址數目相比 約為其72% (中國主要古墓葬分布,一個點位代表一處古墓葬,製圖@鞏向傑&陳睿婷/星球研究所) ▼ ... 黃土之下 古人創造出了不亞於人居文明的 另一重世界 一個宏大的彼岸世界 即將展現在我們眼前 01 逝者的家園 在茹毛飲血的史前時代 人們生生死死、無知無覺 直到一位祖先對同伴的遺體 動了惻隱之心 也許他是不願見到遺體腐敗的景象 也許他是不願見到 曾經朝夕相處的同伴化作白骨 他用腳下的泥土將其掩埋 這或許是中國古代墓葬的開始 土葬 這種最先出現,也最簡單的手段 從目前所知最早的山頂洞墓葬至今 延續18000年 一直是中國喪葬的主流 (2018年1月4日,陝西咸陽,幾名村民在為村中的逝者修建墳墓,攝影師@王警) ▼ ... 距今約8000-5000年 先民們一起勞動 一起分配食物 死後也要一起 埋葬在公共墓地 (2019年7月,陝西西安一工地上發現的戰國古墓群,攝影師@王警) ▼ ... 之後 血緣與親情讓家族合葬取代了公共墓地 隨著社會階層的分化 社會等級高的墓主 其遺體被越埋越深以期防腐 並出現了 葬具—— 最常見的便是木質的棺槨 (1995年10月26日,新疆尼雅精絕國「沙漠王子」墓地開棺現場。由於西周之前的木棺鮮少留存,所以代之以西漢的木棺,攝影師@劉玉生 ) ▼ ... 與此同時 玉石被發現了 在古人的想像中 未知的玉石能保持屍身不腐 只要肉體不滅 靈魂便能永存 大量玉器開始隨墓而葬 玉殮葬就此誕生 (西周三門峽虢國墓,其隨葬玉器將墓主人圍繞在中央,攝影師@孫巖) ▼ ... 與我們印象中的「小家碧玉」不同 玉殮葬的玉器異常厚重 令人瞠目 (浙江餘杭反山遺址12號墓出土的玉琮王,攝影師@柳葉氘) ▼ ... 至遲於漢代 玉殮葬又更進一步「升級」 玉器全方位地包裹逝者 製成「玉衣」 現今已有不下十具完整的「玉衣」 重見天日 (揚州漢廣陵王墓博物館的金縷玉衣,攝影師@李文博) ▼ ... 在玉殮葬和玉衣的幫助下 「逝者永存」 靈魂需要永恆的居所 於是,人們在原有的葬具的基礎上 增加了 墓室 在地下建立「房間」 容納靈魂生活所需的一切 區別於傳統的木結構建築 容易腐爛的木質墓室 在追求永恆的地下世界被淘汰了 中國人基於石材 逐漸創造出一個新的建築體系 即石墓室 包括崖墓、石拱墓、石板墓等 數種框架結構的墓室 (東漢山東沂南石墓框架結構示意,製圖@陳睿婷/星球研究所) ▼ ... 石材固然堅實長久 但其重量也極大 難以搭建寬大的墓室 人們便發明出空心磚代替石材 在西漢盛行一時 然而 在石墓室的框架結構下 空心磚垂直受力,容易折斷 人們便將原本平直的墓頂壘成弧形的構件 即拱券 將垂直的壓力變成側推力 延長磚的使用壽命 (拱券受力分析,製圖@陳睿婷/星球研究所) ▼ ... 當拱券向後延伸 便形成了一個新的空間 即 拱頂墓室 (拱頂墓室示意,製圖@陳睿婷/星球研究所) ▼ ... 然而單一拱券形成的空間 還不是完美的受力結構 能工巧匠們 讓兩個拱券相交產生穹窿頂 (穹窿頂示意圖,製圖@陳睿婷/星球研究所) ▼ ... 縱橫兩個方向受到的壓力 都變成了側推力 墓室的堅固程度 因此提升了一個等級 (武威雷臺漢墓穹窿頂內部結構,鐵架為現代產物,起保護支撐作用,攝影師@孫志軍) ▼ ... 為了方便施工 匠人們又進一步 將拱從平滑曲線變為一個個「像素點」 一層層向內收進 即疊澀砌 發展出了疊澀砌的穹窿頂 (疊澀砌示意圖,製圖@陳睿婷/星球研究所) ▼ ... 一個個平頂、拱頂、穹窿頂 由長長的墓道相連 形成豪華的地下宮殿 令人嘆為觀止 (河南永城保安山2號漢墓復原圖,由於剖透視原因頂部被削去,製圖@陳睿婷/星球研究所) ▼ ... 墓內長路幽幽 好似直通黃泉 (芒碭山樑孝王陵墓,此墓與上圖中的保安山2號漢墓均屬於永城西漢梁國王陵與寢園,攝影師@石耀臣) ▼ ... 光有「豪宅」還不夠 永恆的家園還需要室內軟裝 比如馬王堆一號漢墓 就容納了1000多件 經過細緻分類的家居用具 其東、西、南三個箱室中裝滿器物 北部頭箱卻相對空疏 在這裡 牆上張掛著絲帷,地上鋪蓋著竹蓆 華美的漆器陳列在一個 設有厚墊、背靠屏風的座位之前 (馬王堆漢墓出土漆耳杯,攝影師@柳葉氘) ▼ ... 座位旁放著絲履、1隻手杖 以及2個裝有化妝品的妝奩 這些都是墓主人的貼身之物 座位對面 8個舞俑在5個樂俑的伴奏下翩翩起舞 不難了解 在設計者的想像中 墓主人的靈魂 在座位上一邊享用酒食 一邊欣賞歌舞表演 (馬王堆1號漢墓墓內場景復原想像圖,由於圖幅有限,畫面中只出現6隻舞俑。此外,絲履、手杖以及妝奩等沒有實物照片參考,所以沒有出現在畫面中,製圖@陳睿婷/星球研究所) ▼ ... 總而言之 墓室是現世生活的鏡像 人們希望親人在另一個世界 永遠幸福 其生前享有的一切 都被盡數帶入地下 這一幸福家園 難免被他人覬覦 於是,出現了殉葬的士兵 以及代替活人殉葬的士兵俑 (秦始皇陵兵馬俑,攝影師@孫巖) ▼ ... 同時 大量珍奇異獸也隨之出現 即「鎮墓獸」用於守衛墓主人的安全 (彩繪泥塑鎮墓獸,攝影師@冬雪) ▼ ... 從一道淺淺的土坑開始 到深埋、葬具 再到嚴密的墓室、地下宮殿 在地下空間日益擴張的同時 地上的部分也隨之壯大 世人與故人的真情 貢獻了超乎想像的創造力 宏偉的地上藝術即將誕生 02 地上藝術 當逝者消失於人們的視野 親友為了標記位置以作紀念 開始往墓上堆土 即為 「墳」 有的形若土丘 (櫻花叢中的明秦愍王朱樉墓,攝影師@茍秉宸) ▼ ... 有的壘石為堡 (丸都山洞溝古墓群,內部為土丘,表面為石材,攝影師@一隻魚作品) ▼ ... 有的狀若巨塔 (寧夏西夏王陵,攝影師@方力)▼ ... 土堆的大小 體現了墓主人身份的尊卑 土越堆越大 由「墳」「丘」或「冢」發展為 「陵」 中國歷史上最巨大的人造封土 便是秦始皇陵 其東西寬345米、南北長350米、高76米 以70餘萬人歷時30餘年建成 狀若天然山丘 (秦始皇陵,攝影師@王警) ▼ ...... 除了巨大的封土之外 地面上還有緬懷逝者所需要的空間 即墓上建築 古人夯實封土作為地基 將迴廊及殿屋層層墊起 硬是用大量的夯土臺將極少的建築 墊成俾睨天下的高臺宮殿 (戰國中山王墓M1復原,「享堂」為戰國時期墓上建築的稱謂之一,製圖@陳睿婷/星球研究所) ▼ ... 其追悼活動 直接在墓室的正上方進行 (底圖為現藏於上海博物館的戰國燕樂銅桮,製圖@陳睿婷/星球研究所) ▼ ... 到了漢代 直接踩在墓室的正上方 變為不敬 建築與封土逐漸分離 建築從墓上移到了墓前 中間以長長的神道連接 沒有了建築的加持 後世的人造封土在體量上再也無法超越秦始皇陵 (東漢山東朱鮪祠堂剖面,製圖@陳睿婷/星球研究所) ▼ ... 雖然宏偉感不及從前 但是漢代陵墓卻另闢蹊徑 從建築角度彎道超車 由單一建築擴充為建築群 即 陵園 其在春秋晚期便有雛形 於漢代發揚光大 在漢代近乎天下三分之一的賦稅 都用來修建陵園 其豪華程度比之前代 有增無減 (唐·房玄齡等,《晉書》卷六O,《索靖傳附子綝傳》) ▼ 「漢天子即位一年而為陵,天下貢賦三分之······一充山陵」 在西漢王朝11座帝陵當中 最宏偉的一座 便是在位54年的漢武帝的陵墓 即茂陵 (茂陵布局及位置,製圖@鞏向傑&陳睿婷/星球研究所) ▼ ... 衛青、霍去病、金日(mì )磾(dī) 陽信長公主、李夫人等 都陪葬在陵園之中 漢武帝的親人、愛人、忠臣良將 都在地下重逢 中國現存最早、保存最完整的一批大型石雕 便矗立在霍去病的墓前 從中也能窺見茂陵豪奢的一角 (霍去病墓,攝影師@茍秉宸) ▼ ... 然而 極為豐厚的隨葬品 卻成了後世盜墓的主要誘因 例如董卓派呂布盜掘帝陵,搜集珍寶 曹操甚至設立官職 專門掀別人祖宗的棺材板 幾乎將漢代皇宮貴族的陵墓洗劫一空 掘人祖墳之後 曹操及其子曹丕害怕自己也如此下場 便積極提倡薄葬,宣揚不修陵墓 厚葬文化沒落一時 (曹魏名將張遼的墓,攝影師@謝禹涵) ▼ ... 此後 三國、魏晉南北朝、五胡十六國 天下大亂,軍閥混戰 匈奴、鮮卑、羯、羌、氐等 周邊民族趁機進入中原 雖然民族融合 給墓葬帶來了不一樣的色彩 但是分散的國力也無法再創造出宏偉的建築組群 (魂瓶,由漢代的五聯罐演變而來,是三國兩晉時期墓葬中特有的隨葬品,攝影師@包浩霖) ▼ ... 時光流轉至唐代 唐太宗李世民及其父 一統江山,開創盛世 一個雄心勃發的帝國需要風光大葬 彰顯自己的實力 從墳到陵再發展到陵園 無論是宏大的封土 還是雄偉的建築群 秦皇漢武的陵墓已經壯麗到無以復加 唐人還能再超越嗎? 03 盛世之作 唐人的答案只有一個 依山為陵 既然單純的以人力造物再難超越秦皇漢武 那就將自然山嶽納入陵園之中 以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為例 陵園之中 突厥、焉耆、吐蕃、高昌等14國國君石像 列隊神道兩側為其守陵 李靖、程咬金、尉遲敬德等188位文臣武將 陪葬在主君陵前 生死相隨 僅僅封墓的條石就有3000餘塊 更何況要在山體里修建一整個地宮工程量之大令人震撼 (埋葬唐太宗遺體的昭陵,位於陝西禮泉縣九嵕[zōng]山,攝影師@茍秉宸) ▼ ... 因而這種開鑿山體的 依山為陵 非國力鼎盛不可建造 非盛唐不可建造 這也正是其在漢代已有雛形 卻直到唐代才被發揚光大的原因 比起昭陵 更為浩大的是 武則天的乾陵 其居然還能更進一步 以山為闕 山川不過是守陵的門闕 天地在她面前也只能淪為陪襯 (唐乾陵,以山為闕,闕是宮殿、祠廟和陵墓前的一種高建築物,通常成對出現,建成高臺,臺上起樓觀,兩闕中間沒有建築物相連,之間空缺,故稱「闕」,攝影師@茍秉宸) ▼ ... 地上的唐陵規模遠邁前代 地下的墓葬也不遑多讓 看到這地宮 我們能想像到唐代屋宇之盛大 (陝西乾縣唐懿德太子李重潤墓剖透視,製圖@陳睿婷/星球研究所) ▼ ... 看到地宮中隨葬的雜技俑 我們能想像到唐代娛樂之豐富 (唐三彩,中國陶俑的巔峰,攝影師@孫巖) ▼ ...... 看到精雕細琢的碗盞 我們能想像到唐人豪飲美酒 靈感迸發、揮毫潑墨 (唐三彩象首杯,西安南郊唐墓出土,現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,攝影師@動脈影) ▼ ... 看到異域風情的胡人俑像 我們能想像到絲綢之路上 一隊隊胡人車馬往來不息······ (唐三彩駱駝載胡人伎樂俑,攝影師@柳葉氘) ▼ ... 然而盛唐之後再無盛唐 宋代將陵墓集中一區 恢復封土為陵 著意於纖細精緻 (青玉雲龍紋飾,攝影師@動脈影) ▼ ... 接下來的元代 遊牧民族居住氈包(蒙古包)的習俗 與中原墓葬相融合發展出獨特的圓型墓室 (留村石墓群,是元朝河南洛陽的程姓大戶舉家遷到此處後所建,攝影師@松頂後) ▼ ... 不過 元代帝陵沒有發展出宏偉的地上陵墓 他們保留著草原上的葬俗 下葬之後,萬馬踏平 莫說陵墓,連一塊石碑也沒有 後世的陵墓還有可能超越前人嗎? 當然! 中國人的創造力永無止境 明代繼承唐宋的特點 依山為陵、陵區集中 將祭祀區擴展為兩進到三進院落 第一進用於準備祭品 第二進為祭祀的主體建築 第三進擺放祭品 (明長陵示意,製圖@陳睿婷/星球研究所) ▼ ... 隨著地勢抬高 建築組群層層遞進 最後的遺體安葬卻差強人意 明代沒有唐代開鑿山體的豪氣 只是背靠大山建設寶城寶頂 (寶城寶頂,製圖@李乾朗/《穿牆透壁》) ▼ ... 明代每個皇陵的規制都是如此 與之前並無分別甚至稍稍遜色 但是當它們組合在一起 世界上規模最大、保存最完好的皇家陵墓 明十三陵 便誕生了 (明十三陵布局及位置,製圖@鞏向傑&陳睿婷/星球研究所) ▼ ... 所謂組合不僅是陵區集中 其還創新性地 用一條神道串聯起所有陵園 眾多的建築控制群山做配 襯托得陵園氣度非凡 (明十三陵神道,攝影師@Greatwj) ▼ ... 中國現存最大的木構建築之一 明成祖朱棣的祾恩殿 也在這裡 殿內金絲楠木巨柱如林 面闊九間、進深五間 以示九五之尊 (明十三陵長陵祾恩殿,攝影師@Greatwj) ▼ ... (明長陵祾恩殿剖透視圖,製圖@李乾朗/《穿牆透壁》) ▼ ... 此後的清東陵和清西陵 都是仿照明代帝陵而建 只是有樣學樣沒有創新 再沒能超越明代 雖然清末積貧積弱 但是清西陵和清東陵 依然將中華帝陵的傳統 保留到了最後一刻 (清東陵景陵妃園寢,攝影師@李睿) ▼ ... 它們也是中國古代墓葬 最後的榮光 04 彼岸世界 上述的墓葬還遠非全部 在中華大地上 曾有多少人逝去 就留下過多少種墓葬 有的藏於洞中 (貴州貴陽花溪栗木山巖洞葬,攝影師@柳葉氘)▼ ... 有的懸於絕壁 (四川省宜賓市珙縣,僰人懸棺,攝影師@王進) ▼ ... 有的樹以木柱 (小河墓地,墓地沙山上密密麻麻矗立的140多根多棱形、圓形、槳形的胡楊木樁,多被砍成7稜體到11棱。攝影師@劉玉生) ▼ ... 有的立石為祭 (青河縣三道海子石堆遺址,遺址中安葬了人骨,但是沒有任何隨葬品,因此,這個遺址可以說是一座墓葬,攝影師@劉玉生) ▼ ... 有的棺槨方正 (西漢馬王堆一號墓木槨,攝影師@柳葉氘) ▼ ... 有的三角圍合 (紹興印山越國王陵,攝影師@方力) ▼ ... 除此之外 還有火葬、水葬、天葬 塔葬、海葬、樹葬、花葬等等 如此眾多的墓葬背後 很多人試圖將自己所喜愛所擁有的都帶入彼岸 已故的藝術愛好者 隨葬繪畫和樂器 (湖北戰國曾侯乙墓出土的曾侯乙編鐘,攝影師@蘇李歡) ▼ ... 學者隨葬藏書和手稿 (長沙馬王堆3號漢墓,東槨箱內出土的一件長方形漆盒內盛放了不下40篇有關軍事、哲學、醫學和方技的帛書,很像是公元前2世紀一位博學之士的微型圖書館,攝影師@王瑞) ▼ ... 婦女隨葬化妝品和絲帛 (長沙馬王堆漢墓利豨墓T形帛畫,攝影師@柳葉氘) ▼ ... 中國古人為逝者提供了 他們所能提供的一切 從小食點心 (吐魯番阿斯塔納古墓出土的唐代各式點心,攝影師@柳葉氘) ▼ ... 到豬狗牛羊 (陝西漢陽陵的動物陶俑,攝影師@昱羽翼) ▼ ... 從家居擺設 (河北保定滿城漢墓的長信宮燈,攝影師@柳葉氘) ▼ ... 到樓閣殿宇 (河南焦作白莊6號漢墓的七層連閣陶倉樓,攝影師@朱金華) ▼ ... 從百官儀仗 (西安明代秦簡王墓粉彩儀仗俑群,共300餘件,攝影師@王警) ▼ ... 到千軍萬馬 甚至活物殉葬 (江蘇徐州獅子山漢楚王墓兵馬俑坑,攝影師@柳葉氘) ▼ ... 就這樣 古人創造了另一個世界 一個眾生的歸宿 一個宏大的彼岸 黃土之下 包羅萬象 數千年來關於黃泉的瑰麗想像 以及對逝者的情感都容納其中 從古至今 也許並非每一個人類成員 都可以善始善終 但我們可以希冀 每一個靈魂 都得到安息 【創作團隊】 撰稿:靈均 圖片:余寬 地圖:鞏向傑 設計:陳睿婷 審校:擼書貓 封面攝影師:趙有人 【專家審核】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 雷興山教授 西安美術學院 於春副教授 上海博物館 張珮琛副研究員 (排名不分先後) 參考文獻: 1. 巫鴻,《黃泉下的美術:宏觀中國古代墓葬》,三聯書店,2010 2. 張學鋒,《中國墓葬史》,廣陵書社,2009 3. 潘谷西,《中國建築史》,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,2009 4. 薩仁高娃,《中國古代墓葬封土起源的研究》,南京大學,2017 5. 劉毅,《中國古代陵墓》,南開大學出版社,2010 星球研究所 一群國家地理控,專注於探索極致世界 ......

 

 

 

 

 

文章來源取自於:

 

 

每日頭條 https://kknews.cc/culture/zr4oyvg.html

博客來 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exep/assp.php/888words/products/0010222644

如有侵權,請來信告知,我們會立刻下架。

DMCA:dmca(at)kubonews.com

聯絡我們:contact(at)kubonews.com


大村晚上淺眠中醫推薦北斗口乾、口渴治療中醫芳苑體溫控制功能異常治療中醫和美胸悶中醫推薦
魚池鄉睡不著中醫推薦 埔鹽恐慌治療中醫 ptt推薦的草屯中醫診所,睡眠障礙改善很多水里發燙感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和美躁鬱恐慌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問診詳細有耐心的草屯中醫診所,睡眠障礙改善很多芬園頻尿中醫推薦 竹塘常常心悸看什麼科 當地人都推薦的鹿港中醫診所,失眠睡不著改善很多埤頭喉嚨異物感治療中醫 南投昏眩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問診詳細有耐心的鹿港中醫診所,睡眠障礙改善很多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mm11wk89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